3/4/2025

岛主解析股票市场价值重估过程中的投资机会与风险

董小姐-破竹直播2025年第55场:春季行情,终结了吗?

主题:春季行情,终结了吗?

大纲: 1.三月变天,下调深度如何? 2.国内重要会议,会放大招吗? 3.海外冲击,有多猛,有多久? 4.动荡期,可能的市场机会有哪些?

本次讨论涵盖了当前国际局势对金融市场的影响,特别聚焦于俄罗斯与乌克兰冲突对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,同时指出市场虽已部分恢复,但对科技股保持谨慎态度,认为科技可能是未来主线,但短期内风险较高。白酒行业被评估为可能有短期反弹,但缺乏长期反转基础,而风电行业因其相对较好的选择,也关注了六月份后新能源政策变动可能带来的影响。对于能源市场,讨论侧重于全球需求疲软和供需平衡问题,预测油价不会持续高位。直播内容则围绕“春季行情终结了吗?”展开,涵盖市场波动分析、政策和海外冲击讨论,以及市场机会探讨。强调了AI技术在2025年的发展趋势,包括人形机器人的进步、算力提升及与医疗、金融等行业的深度融合,同时讨论了政策影响、投资机会及经济环境下策略调整的重要性。

直播原视频地址:https://pc.pozhu.com/detail/l_67c1599ae4b0694ca06c7767/4

春季行情的终结与新生:2025年资本市场前瞻分析

一、三月变天:下调深度的成因与展望 2025年2月28日的市场恐慌性下跌标志着春季行情的转折点。然而,这一“变天”并非突如其来,而是早在1月22日便已埋下伏笔。当时,分析指出二月份将是“为数不多的值得珍惜的时间窗口”,而三月初可能出现拐点。如今,这一预判已初现端倪。

市场波动的触发因素 二月末的调整源于海外扰动加剧。美国自2月10日起对中国加征10%关税,市场视之为“小扰动”,很快恢复上涨。 然而,2月底关税增至20%,叠加俄乌冲突快速推进后美国腾出手来调整对华策略,扰动升级为实质性压力。 以沪深300指数为例,2月28日单日跌幅达3.5%,成交额从二月中旬的2万亿回落至3月4日的1.6万亿,显示资金信心动摇。

下调深度的逻辑分析 三月调整的深度取决于市场“免疫系统”的强弱。二月行情由投机性资金主导,如个人投资者、海外对冲基金及融资融券资金,长期配置性资金却迟迟未入场。数据显示,2月北向资金净流入约1500亿元,但多为短期交易性资金,缺乏稳定性。

相较之下,2024年9月政策发令枪后的反弹,北向资金净流入超2000亿元,且半数为配置型资金,支撑了持续上涨。当前投机资金占比高,一旦触发风险偏好下降,市场反应剧烈,导致下调深度可能达10%-15%,沪深300或回踩至3600点附近。

短期展望 三月初的调整不会“一日了结”。美国关税政策及中国反制措施的多米诺效应将持续发酵。

3月5日(美国时间3月4日),特朗普将公布对加、美邻国关税的决定,可能进一步波及全球贸易格局。

结合历史案例,2018年中美贸易战初期,沪指在关税加码后两周内下跌12%,直至政策托底才企稳。当前,市场需等待两会释放明确信号,短期内或维持震荡格局。

二、国内重要会议:能否放大招扭转局势? 作为上半年关键的政策节点,两会(3月6日起)备受关注。

当前政策处于“失焦状态”,市场期待两会能否“放大招”提振信心。然而,历史经验与当前环境提示,超预期宽松的概率不高。

政策逻辑的中国特色 中国资本市场并非宏观经济的晴雨表,而是政策预期的放大器。2024年9月24日和26日的政策组合拳(降准降息+救市信号)触发了全年最大反弹,沪深300两周内上涨20%。相比之下,2024年12月至2025年1月政策平淡,市场表现低迷。

政策“发令枪”的时机与力度,直接决定了资本市场的节奏。

两会预期与现实 两会需关注两点:货币宽松与市场化改革。前者涉及是否超预期放水,后者关乎基本面信心。然而,当前经济回暖迹象已显,如春节后消费数据同比提升5%,叠加DeepSeek等科技突破提振情绪,决策层或认为无需“大水漫灌”。

以2023年两会为例,GDP目标下调至5%,财政赤字率维持3%,未见强刺激,市场随后震荡下行。2025年两会预计延续稳健基调,GDP目标或定在4.8%-5%,宽松力度有限。

对市场的潜在影响 若两会仅释放温和信号,如小幅降准0.25个百分点或专项债额度微增,难以逆转三月调整趋势。但若出台超预期措施,如降息50个基点或新能源补贴延长,沪深300或反弹至4000点上方。综合判断,两会更可能“托而不举”,短期提振有限,中期需观察执行。

联系我们联系我们